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
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3.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和案例探究、资料阅读等方法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奠定基础。
3.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三、情感目标
结合差异性的学习,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1.。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 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介绍引导】我们每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我国炎热的南方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我们这里和上节课一样来完成一个小游戏。
【教师安排】(和上节课一样)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