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速度
第2课时 速度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
难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常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没听说过比乌龟跑得还快。赛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么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得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速度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P19“想想议议”分析后,作出简要概括: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就越快;在通过相同的路程上,物体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就越快。
(2)问题1:(出示视频)运动员们正在进行百米赛跑比赛,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员快。
归纳总结: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问题2:小华步行,爸爸骑自行车,他们俩同时从家里出发,怎样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归纳总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问题3:在运动时间、运动路程都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得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归纳:计算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
(3)教师由比较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附近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