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
课标要求
(一)、能力要求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内容要求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体系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适宜的实验材料: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__1___,相对性状明显。
②科学的实验方法: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③统计学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
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
2、有关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表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
个体类 ___2___:如高茎的基因型为DD、Dd,矮茎的为dd。__3__ =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___4___:如基因型为DD、dd的个体(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如基因型为Dd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交。
交配类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交。
__5___:杂种第一代与隐型个体相交,测F1的基因型。
回交:F1与亲本相交。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如:高茎)
性状类 隐性性状:F1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F2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____6____: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表现出来的是显性和隐性的中间性状。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字母D、B)
基因类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字母d、b)
____7____: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一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