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物理教案 > 九年级 > 正文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06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课题
§15~1 两种电荷
设计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第一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通过玻璃由常温下的绝缘体在高温转化为导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摩擦起电现象,也略知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由于内容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学的起始课,教学内容较多,共分成三大部分: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摩擦起电原因需建立原子模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的存在。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明确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了解正负电荷的规定。
3.知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了解电荷量的概念和单位。
5.了解原子的结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和带电的实质。
6.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初步认识归纳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
2.运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3.通过玻璃由常温下的绝缘体在高温转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