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
2。 学会独立分析和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 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分析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组织参与辩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辩证思维,提高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辨析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做懂法知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地理问题很多,课堂或课后能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而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研究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研究中把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同时探究问题深浅可依学生个体而异,但探究问题的态度须是统一的,即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须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
2。在学习中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本节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了
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能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分析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教材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以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修建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消极影响。从而使学生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但仅列举该案例比较单一,对修建大坝的利弊分析也不是很详尽,学生不易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水利工程的了解不是很多,甚至没有,而且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能获取的仅仅只是教材内容而已。因此本节问题研究可能开展不理想。
教学策略 活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辨析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小组探究】
1。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灌溉水源但不稳定。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