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
【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改写的。围绕“人间真情”这一单元主题,课文用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了学生的无私大爱。本文非常的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本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从而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第二到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个学生,即事件发生的整个经过;第八到十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记叙了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勇于尝试,急于表达,但驾驭语言的能力还相对生硬,所以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擅于发现和学习新事物,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添加更多的知识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他们也有自己粗浅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正确、更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
教授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细细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环境和场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并能熟练运用。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最后的姿势”的深刻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完美诠释。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