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 > 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13
: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做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单元“战争”的第一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含蕴简洁,又深沉凝重,令人感愤,催人泪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之情。同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从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进一步加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加以点拨。由于学生学过的诗大多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反映古代战争的这两首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有关乐府诗、诗人王昌龄及“飞将军”李广的资料,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学生经过5年的语文学习,在课内外都曾接触过有关战争的文章,同时,对诗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但是,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不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及课文插图,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对诗歌进行赏析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建构诗歌中所传递的对战争的全面认识。渗透学法以自读为主。在明了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内涵,其中适当渗透有关诗文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作浅易的欣赏,不作繁琐过细的分析。在赏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出塞》用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边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