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英雄
【教材分析】
《奴隶英雄》写了斯巴达克在古罗马斗兽场被逼先与狮子搏斗,得胜后,又跟十个奴隶搏斗,他便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并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残忍和奴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勇武、富有反抗精神。
全文分成四个部分:首先课文阐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交待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然后写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拿着武器。接着又叙述了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诉说苦难,激起他们对奴隶主的仇恨,鼓励他们起来反抗。最后讲奴隶们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课文的重点是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们诉说苦难,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反映了剧本的主旨:揭露奴隶主的残忍本性,歌颂斯巴达克勇武、富有反抗的精神。
课文是一个独幕剧,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剧本开头先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再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则在括号里加以注明。
斯巴达克作为奴隶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作者写这个独幕剧,特意选择斗兽场这一地点,选择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这一特定的事件来展开故事。全文情节紧凑,主题鲜明,扣人心弦。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也知道不少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这篇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在罗马城斗兽场上发生的奴隶起义的故事,学生缺乏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
另外,这是一个独幕剧,它的表达形式与平常所见文章不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学生没有很多学习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括号里表示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因此,他们难以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阅读起来有障碍。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由于课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有必要将故事的背景向学生作一下介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奴隶”、“斗兽场”有所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认识奴隶起义的必然性,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根据本文的内容、形式特点,我在布置自学要求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形式,让他们与一般课文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接着,我简单介绍了剧本的阅读方法,降低了文体上的阅读障碍。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鼓励其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在学习时,我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把多种表达形式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展开想象,在大脑“屏幕”上演戏、看戏;同时,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活动。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