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养生知识 > 保健知识 > 正文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小常识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10-18
:

  1.小暑时节要保持心性清宁 注意清热去火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小常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

  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

  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

  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保健知识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2.  小暑节气保健小常识

  少吃冰,多喝水,果蔬均衡,这些盛夏养生细节你要懂!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之后就进入三伏天,所谓“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酷热难耐,怎么过?

  膳食最好现做现吃

  夏季养生,关系到吃喝住用行方方面面,“注意卫生最重要!”夏季高温,正是细菌快速繁殖的温床,炎热高温容易使食物腐烂变质,人食用后易引发肠道疾病和食物中毒,所以要把住病从口入关,讲究卫生是前提。

  夏天饮食要特别注意,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购买饮食原料要看仔细,不买变质的饮食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洗净;做凉拌菜时,可以适当加些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而且增进食欲;注意做好食物的保存,及时放在冰箱内保鲜。

  不要在口渴时狂喝水

  酷夏暑气邪盛,“喝水很重要!”。正常情况,水这一营养元素占人体的65%—70%,水对于人体各项机能的运作平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你懂喝水吗?喝水是一门学问。

  医师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不要在口渴时狂喝水,正确应是多次少饮。正常成人每天应喝1500—2000毫升水,流汗消耗水分较多时,每人每天应保持2000—2500毫升的补水量。

  医师还告诉我们,有条件建议最好喝安全符合自来水标准的天然矿物质水,其次是温开水,不能喝没有经过烧开的自来水;另外,少喝碳酸饮料,更不要把饮料当水喝,因碳酸饮料的添加剂里含多种有机酸,能分解钙质,进而侵蚀到牙齿的珐琅质。

  冰冷食物要少吃

  炎热的高温天气,吃根冰棒、喝杯冷饮、吃块冰西瓜是不是感觉倍儿爽?医师告诉我们,这类食物应尽量少吃,冰冷食物会易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能导致胃肠功能混乱。太过于贪得一时爽快,只会导致对食物没胃口,进食少,人疲劳,得不偿失,何不把眼光放长远,适可而止?

  蔬菜水果不能互相替代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成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人体需要的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素。其中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医师提醒我们,“蔬菜不能代替水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蔬菜水果中各自含有不可替代的营养素,能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每天应至少补充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五谷杂粮是主食,晕素适当搭配,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清淡的实质是少用油脂,绝不是不食肉类。

  合理补盐要讲究

  夏季大量排泄汗液的同时,身体会丧失一部分盐分,盐分流失影响胃液中盐酸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因此必要时需补充盐分。然而补充盐分不能盲目。医师告诉我们,单从营养学角度看,提倡少吃盐,成人每人每天摄盐量应在6—8克,然而据调查显示,在广西人均盐分的用量达12—16克。如果在劳动、运动时身体大量出汗,可适当补盐,温水加入适量盐即可,一次不要喝得过多。因此,不能盲目补充太多盐分,尤其对于有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更要低盐饮食。

  长时间吹空调易感冒

  “还是有空调的地方舒服。”这是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的原因,空调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夏季的依赖。医师主张:自然风更健康。出汗本身就是一种排毒,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方式,人们如果上班空调、下班空调、坐车空调,出汗排毒的机会就少。因此她主张,不要太过于依赖空调。

  开空调要注意温度不要太低,由于人体热时毛孔张开,一进入到温度太低的空调房,身体不能及时适应低温,导致受凉感冒,正常室温应以26℃为宜。要不时地开窗通风,不要整晚开空调。晚间睡下时注意盖好腹部,以免受凉导致腹痛、拉肚子。

  常备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等药物

  医师告诉我们,夏季常备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等药物是明智的。夏季炎热加上阳光毒辣,容易头晕脑胀,清凉油、风油精有提神醒脑之功效,还有驱蚊止痒的作用。十滴水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

  专家提醒,使用药物要仔细看说明书,了解其成分、作用,看清保质期,不使用过期药物。

  小暑养生七个小常识

  一、小暑养生不宜剧烈运动

  1.忌运动过激

  中医学中小暑时节讲究养阳气,所以大家要“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应该避免在小暑天气里做剧烈的运动,这样会很大程度上损伤人的阳气。

  但是少动并不意味着不能动,在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较和缓的运动,比如打打太极,散步,慢跑,感觉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运动到大汗淋漓,容易导致脱水状态。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更要特别注意。

  小暑养生七个小常识

  2.忌烈日下运动

  运动时间尽量调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

  即使是身体强壮的人如此运动,也会极大地耗损体力。

  3.尽量做到心平气和

  老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小暑养生要控制好情绪波动,心烦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抒情和缓的音乐,修养身心。

  心情躁郁容易伤肝,在闲暇的时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忘记一切压力。心理暗示法对调整心情有很大的作用,当感到烦躁时在脑海中想象令人愉快的画面,如一望无际的草原。

  打坐冥想也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每天闭目养神20分钟,将思绪抛到脑后,引导自己向积极的事物去想象。

  二、起居养生有讲究

  高温下人们总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降温,有的人习惯在夏天直接睡在地上,这种做法不太可取,容易引起风湿或肌肉酸痛等疾病。

  高温下许多男生都喜欢打赤膊,其实当气温超过体温时,打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

  小暑是什么意思?

  1、睡眠充足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

  定时,是体内生物钟准点运转的基本要求,可形成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则人们的行为便有了预见性和适应性。这是对环境的最好的适应。夏季养生应有个夏季的作息时间。

  一旦规定下来,便要自我约束,决不无故违反,即使节假休息日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动力定型”。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

  2、调节生物钟

  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

  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重要。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

  但是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

  如此,即使在炎夏,人体生物钟也不会“错点”。

  3、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

  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4、不坐湿板凳

  另外,“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

  木头,尤其是久置露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在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饭后1件小事可护肝
下一篇: 小暑节气有什么养生秘诀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