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
1.(2012·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1)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从叙述的角度看,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林家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采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真实而有序地记录了古村人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从结构上看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作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1.(2012·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 (《孟子·告子上》)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注意不要漏掉虚词。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