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感受文本的情感变化,理清全文情感脉络,提升快速阅读以及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把握细节,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4.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5.分析关键词语,体会“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6.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
9阿长与《山海经》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情感变化脉络。 2.分析关键语句,从细节中体会阿长形象。 3.分析关键词语,体会“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9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9、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长妈妈是一个怎样人?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9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一、精读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六至十七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部分文字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对这些事态度是怎样? 2、在看似贬义外表下鲁迅先生有没有对阿长同情、怀念与赞美?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 阿长与《山海经》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9 阿长与《山海经》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情感变化脉络。 2.分析关键语句,从细节中体会阿长形象。 3.分析关键词语,体会“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第1课时
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篇课文的生词,字。 ⑵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⑶整体把握课文,分析人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