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
优 质 教 案 二 年 3 班 第 2 课时 开课日期:2016年9月9日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书P11例3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生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总结出计算方法。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教科书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但因为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时,结果不相同而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案例9 【教学片断】(二上:“认识乘法”——徐斌)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 正在活动呢!在这块草原上,有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生:有两种动物,鸡和兔。 师: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数的? 生1:我数兔时是2个2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的。 4个3
案例1 【教学片断】(二上:“看望老人”引入新课环节)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谁知道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个别的学生有的说知道,好像叫老人节,多数说不知道。 师:在那一天,有的人会去敬老院里看望老人(板:看望老人) (这时有学生举手)生1:我爷爷在敬老院呢!还有很多的爷爷、奶奶也都在那,我去过那。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方面:有余数除法,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方面:方向与路线,测量,认识图形。 统计与概率方面:统计图表的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学生42人,通过三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生活,克服不良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一课。教材内容结构由“用心过,有收获”和“有打算,不忙乱”两项活动内容组成,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联系自己在假期中的有趣事情,感悟假期收获。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自己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假期,而且还能在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感受,互相学习,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