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依据
本课为人教实验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2课教学篇目,位于第三单元第二课。第四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二、 教学理念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表达了作者对生存环境的忧虑,这正是新课程“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新理念的体现。
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导入,强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吞噬、干涸、裸露、和煦”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资料展示,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 合作探究,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3、 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4、 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实际,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