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tch编程——《听话的小猫》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第五课《小猫捉老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通过“事件”“控制”和“动作”等模块的搭建使用,完成小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运动的动画,并由此延伸,引出更为方便快捷的方法,即利用“鼠标”控制角色的运动。为第二课时作准备,本课知识点主要是按键控制与面向方向、左右旋转,移动的步数与数值的关系,重复执行与角色移到鼠标指针、面向鼠标指针等模块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完成角色向四周的运动,难点则是对所调用的模块的理解。本课设计时,以“听话的小猫”为主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呈现给学生。这节课,在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高年级的学生个性比较活跃,观察、分析、理解能力都很强,学生已经掌握了小猫运动的基本原理后,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尝试与创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同时也要考虑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任务比较快的学生要在原有任务上加大难度,学困生则由学优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帮带完成基础任务,共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学会动作模块、事件模块和控制模块的使用;掌握简单的编程设计;能够通过控制模块和鼠标完成小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会模块的使用;能用模块完成小猫移动的程序设计。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Scratch中角色向不同方向的移动。
教学难点:“当按下()”模块与“面向()方向”模块、“将旋转模式设定为左—右翻转”模块的搭建;“重复执行”模块与“移到鼠标指针”、“面向鼠标指针”的组合搭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小猫”了,他学会了走步后,开始了新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去了哪里!
(课件播放小猫森林漫步的动画)
师:看,当分别按下键盘的“上、下、左、右”四个移动键后,小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