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发展”的理念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较熟悉,但又不能科学地解释,因此对本节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及内容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题之下。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2)、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