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其他教案 > 初中科学 > 正文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复习归纳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复习归纳

第一节
1.人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等各种不同的感觉,能感受各种环境刺激。 2.人的皮肤有痛觉、触觉、冷觉、热觉等感觉。 3.气味分子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刺激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4.嗅觉的特点:(1)嗅觉中枢会疲劳 (2)不同的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3)嗅觉的灵敏度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弱(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灵敏程度不同的。 5.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液体物质和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刺激特别敏感。 6.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 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固大于V液大于V气(340m/s) 在气体中声音的速度,随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速度增加0.6米/秒。 4.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造成的。回声与原声的间隔大于0.1秒才能分辨出来。
 
第三节 1.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感受头部平衡作用的位觉器官) 2.乐音特征:(1)音调:感觉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感觉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大小和声源远近有关)。 (3)音色:能感觉声音的品质。(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式有关)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分贝:计量声音大小的单位,符号为dB 3.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兹。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 4.噪音:声源的无规则振动,令人感到烦躁不安。 5.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1)控源(2)截流(3)掩耳 6.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90分贝;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
 
第四节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均匀(密度相等)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复习归纳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