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这一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二节,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般需用2个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包括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齐全、空间分布不均以及我国的“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其他几个特点,包括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比例不合理、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特点,第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治理措施。
一、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课标分析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相较于2007年实验稿,在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的阐述中,除了综合性、地域性两个传统特点外,还增加了生活性等特点,因此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土地资源》一节的标准定位为: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2、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非常切合他们的实际,对于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具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在“说明”中建议教学中应以水、土地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教育。
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属于布鲁姆认知体系的较高层次,有地理事物比较的内涵,“理解”则属于高级层次,有知识应用的内涵,基于上述认识,此课标所规定的知识在课堂上是必须掌握的。
三、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的土地资源是我国各种类型自然资源的代表案例。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土地资源的类型、土地资源特征、我国土地资源的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