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固体的溶解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8-2,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的种类有关,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除此之外,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有关。例如:在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小。
2.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合作探究】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或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 g硝酸钾)。
【教师点拨】
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_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描述固体的溶解度时,上面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
【跟进训练】
1. 20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 g,它表示( D )
A.20 ℃时,100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