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顶帽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做一顶帽子》是二年级《材料》单元的第6课,也是单元总结课。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的活动,深化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及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描述物品能力的发展。
教科书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问题“你能用不同材料做出不同功能的帽子吗”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情况下需要不同功能的帽子。第二部分——探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帽子,开一个帽子展示会”。探索活动分为三部分:(1)设计、选材料和画草图;(2)制作帽子;(3)开一个帽子展示会。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或其他同学)做的帽子是不是根据功能与用途选择的材料,还有哪些需改进和完善之处。
【学生分析】
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常见的材料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对材料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并从对物体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对材料特点的注意,学会运用科学词汇描述材料的特点并给物品进行分类。学生还认识到物品随着新材料的出现而不断演变,材料性能也可以改变或优化,了解了人类根据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材料,运用技术加工材料、制造物品。
帽子这个物品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生活中对各种帽子都会有所接触,比如游泳时用到的泳帽、骑摩托车戴的安全帽、生日派对的装饰帽、保暖用的棉帽以及外出旅游用的遮阳帽……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都是本课学习的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是不一样的。
2.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新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2.有反思自己设计制作的物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