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播,且声速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15℃);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开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2.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二、响度: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第3节 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人耳听力范围的:(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声呐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附近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