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木块,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猜测: 相当于几个 的长? 同时渗透测量的方法是一次接一次量,测量单位也可以选择橡皮、吸管、木块等等。
师:老师这儿有一根红色小棒,有一根黄色小棒,请你猜一猜红色小棒相当于几个黄色小棒的长?
学生的回答,有的可能就是瞎猜的,有的可能有一定的根据,如:用手比划着量一量。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量一量。找一名同学到前面试一试。
学生在量的时候可能不太规范。
师:我们在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量的更准确?
生:一次接一次的量。
再找一名学生来示范量,得出结论:红色小棒相当于4个黄色小棒的长。
师:如果我们不用黄色小棒量了,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去量红棒的长度?
生:可以用吸管、铅笔、尺子、小木块、圆形纸片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书有多宽,可以让学生借助橡皮、曲别针、铅笔等来测量。
师: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吗?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
如:生1:可以用尺子量。
生2:可以用曲别针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曲别针。
生3:可以用橡皮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橡皮的宽度。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