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张竹坡说:“读到喜、怒惧忘,是大乐处。”陆云士说:“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庸人不知其怒处亦乐初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衣着,赋予我们外在的美;读书,才能给我们气质的美。拥有了书,生命也就有了寄托。
据资料介绍,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十三个书橱,里面珍藏着两万三千多册二十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
读书,是一种美丽的行为。在读书中,天上人间,尽收眼底;五湖四海,就在脚下;古今中外,醒然可观。读书,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读书,让我们丰富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突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寒夜孤灯,捧书卷,闻墨香,那感觉如同盛夏吸吮冰凉的饮料,甜滋滋,凉悠悠。读书的感觉,爱读书的人才独有;读书的快乐,在求职的过程中。读书,让我们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www.kuaidu.com.cn)
能够读书,自然是件快乐的事;能够读上一部妙书,那就更是一种幸福了。但是,对于那些狗苟蝇营、急功近利之徒来说,倒也未必如此。所以,这读书的快乐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因为幸福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人的心灵又着不同的境界和模式,所以幸福的程度或者感受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人是需要读一些书的,尤其是在现在富了物质穷了精神的时代,许多人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通过读书可以把自己从物欲名利中超拨出来,塑造美好的生活观念。古今中外名人在读书中都有极精彩的话语,唐朝皮日休赞美读书的好处:“惟文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英国莎士比亚谈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当代作家贾平凹说得更为精彩:“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决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强自立不畏不俗不谄。”
我个人认为,读书有三大快乐。
读书的快乐之一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提高都与书籍有密切联系,书籍是我认识现实的桥梁,书籍是我脱离蒙昧走向文明,通过读书我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去体验春秋战国时代的连绵战火,观望盛唐的繁荣。
读书的快乐之二是:书籍是一面镜子,作者在书中表现的坚毅的品性,开阔的胸襟,积极的志向,通过阅读可以照见自己的缺点,日复一日地阅读下去,我被书籍潜移默化,我逐渐形成全新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同时,读书也是我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我在阅读中进入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在不断汲取的同时还学会了扬弃,使读书变成了积极地参与。
读书的快乐之三是:书籍并不总是我记住了书本身,更重要的是给予我的启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掘宝人,开采出隐藏在我心中的宝藏。我在书里常常发现我所想和感受到的,只是我没有表达出来而已。读书唤醒我潜在的能力,在书里我认识了我自己。
读书最快乐的境界莫过于进入美感境地,我没有功利目的,知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书使我足不出户便可以心游万仞,目极八荒,捡拾美丽的贝壳,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
生活中有许多的情趣,我尤其喜爱读书。从古至今读书的益处都被人们反复称颂,我不知是否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而我从读书中的确体会到了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
读书而且读对人有积极影响的好书是一生中的幸事,从此我的世界有了很大的不同。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生经过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
当月都时,我会抛开一切烦恼,悄然的被作者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我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会慢慢融入到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幼稚的灵魂。
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学会欣赏美并去创造美,我将踏着智者们的思想阶梯逐步达到一定的领悟境界,认知到宇宙自然博大而自身的渺小。
有人把一生不爱读书的人比作囚徒,他们囚幽在自我和物质的牢笼里,他们会经常地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他们一定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身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地关注于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彩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这种损失是非常可怕的。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吧。
生活中我离不开阳光空气,同样,离开书本的日子也会是最乏味的,与书相伴的人生才最有意义。懂得生活的人就会懂得书中的每秒,我珍惜读书时间,随手拿起一本心爱的书本,阅读,开始阅读人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