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初一上册 > 其他 > 正文

:初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苏教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2-28
:

初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

初一语文试题

(答卷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姚平萍)

命题老师的心愿:同学们,沉着、冷静、快乐地迎接这次测试(本卷120分),相信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基础知识(30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正确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括号里。(4分)

每当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缓缓升起时,我思绪万千:那(bēn téng)___ ___不息的长江,气势磅礴的黄河,幅员辽阔的土地,蜿蜒盘旋的长城……此时此刻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国歌是世界上最雄壮最(liáo liàng)___ ___的歌声。

2、名言佳句积累默写:(共14分)

(1)在欢迎会上,主持人:“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大家来到我校。”

(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成功的花》)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5)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6)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请积累2句咏月的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刻画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请写出你最喜爱其中两位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口语交际。(4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他说的那一番话实在是感人肺腑。

B、小明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D、虽然天各一方,可是情感相通,倒又近在咫尺。

6、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社戏》一文主要写“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展现了农村淳朴的风俗人情,特别是农家子弟诚挚的情谊,美好的心灵,活泼的天性,洋溢着对那一片“乐土”的眷恋和怀念。

C、《幼时记趣》生动描述了童年时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反映了儿童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D、《本命年的回想》全文起笔处,以诗的语言尽数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华夏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下面被衬托的春节也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7、第一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特点。(4分)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用?试简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中的诗句,诗的上句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柳风”在此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三峡》选段,完成文后问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重岩叠嶂(

)   虽乘奔御风(

沿溯阻绝(

)   略无阙处(

11、本文抓住三峡的山和水来写三峡奇丽的风光,描写角度多样,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从侧面描写山高峡深,而“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从正面表现水的清澈、澄碧;因而作者不由的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3分)

12、李白有一句诗是从文中的第二段衍化而来的,请将这句诗默写在下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母亲·我 ·狗》,完成文后问题。(10分)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2004版《精短美文》)

14、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21题(10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步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印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8.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3分)

19.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方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第③段中,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因素有三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附加题(20分)

(一)名著阅读积累(5分)

22、本学期,我们的教材中向我们推荐了美国作家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请用最简要的语言,说出其中小主人翁“历险”的一个小故事。(30字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注: 发鸠:山名。  柘木:桑树的一种。 文首:头上有花纹。   :呼叫。

23、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其上多柘木________________   (2)其状如乌____________

(3)溺而不返_______________    (4)湮于东海_______________

24、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用“/”标出下句的朗读停顿。(2分)

常 衔 西 山 之 木 石 以 湮 于 东 海

26、“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神话故事?请把故事的名称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联系具体内容,谈谈选文中精卫与《夸父逐日》中夸父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28、我美丽,因为我__________(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初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苏教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