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阶段测试试卷(出卷人:金永忠)
亲爱的同学,七年级的我们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对此,你肯定有了真实的感受。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听、说、读、写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老师的话
一、积累与应用(25分)
1、揣摩以下12词语,认真答题(7分)
痴想 诱惑 绽开 chuò泣 获益非浅 嶙峋
gū负
小憩 厄运 qíng天撼地
忍俊不禁 可望不可jí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
)(
)(
)
(2)在划横线的词语中选择你最有把握的两个词语写出它们的意思。(2分)
答:① :
② :
(3)妙语连珠——任意选择三个词语,划上横线,写成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句通顺。(如词句优美,且能使用修辞手法的,可以加1—2分)(3分)
答:
2、学习语文离不开积累,请默写出下列佳句。(10分)
(1)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
,
,
。如何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孔子对我们说:
、
。
3、仿照下列例句,以“希望”为话题写两句。(2分)
例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我的仿写:①
②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所描写的是幽雅的气氛,但诗中却写一些动的景物,如
、
、 。
5、综合学习与探究。(3分)
你刚刚迈入初中的校门,班级要组建班委会,竞选者很多,竞争激烈。假设你想竞选“班长”、“生活委员”、“体育委员”三个岗位中的一个,请根据这一岗位的特长需求,从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竞选成功。(3分)
你想竞选的是:
你的竞选词是:
二、现代文阅读。
〈一〉翻过那座山(杉美树子)(12分)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小的时候,祖母哄他入睡时,像唱摇篮曲一样常给他这么念叨说:“孩子,只要翻过咱们家后面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啦!”
其中“一座大山”那句话,少年还真的把它牢记在心了。其实,这句话显然过分夸张了。因为现在已经这样爬过两三座山头了,可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尽管如此,少年还是像念咒似的在心中默念着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高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后站在山顶向一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如今,少年横下一条心想看到大海。其中的缘由细说起来话就长了。不过有一点,每当那些想挑也挑不完的无数重担压在肩头的时候,少年就会像磁针指北一样,立刻想到大海。“要迈动自己的双脚去看看大海!要去证实一下,当真是只要翻过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吗!”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然而,还是不见大海。少年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来的这条山道的前方,依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还是算了吧!
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痛苦地这么想。自己如此艰辛地沿着山道爬上爬下,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往前走,再翻他几座山,难道真的能走到海边吗?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
任凭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淌也不去理会,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的山风一吹,不免百感交集。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太阳渐渐升高了。想到即将踏上的漫长的归途,少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正在这时,他突然好像听到了一种生灵的声响。
那声响来自上方。回头仰望,头顶划过一道亮光。一只长翅膀、纯白色的大鸟正缓缓扇动着双翅,像引路一样飞过前方的山头。
——是海鸥!
少年蓦地站起身来。
这里有海鸥,无疑离大海很近了!这样看来,那条山道上方天空的颜色,确实是与大海相连的淡蓝色。
难道这次真的能看到大海吗?
尽管如此,他仍略显迟疑,还在瞪大眼睛凝视着前方。猛然间,一件白色的东西像蝴蝶一样地他眼前缓缓飘落。少年聚拢双手接住一看,原来是一片雪花般的羽毛。
这是那只海鸥送来的!
虽说仅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间便在少年心中化作巨大的腾飞的翅膀。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再一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不过,即便不是那样也没有关系。现在,哪怕前面还要翻过三座山、四座山,我也一定能够走到大海,一定能够走到那里给你们瞧瞧!
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在他的耳畔——或许是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6、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文中的“大海”与“大山”蕴含着怎样的意思?(2分)
我的理解:大海:
大山:
7、“不过有一点,每当那些想挑也挑不完的无数重担压在肩头的时候,少年就会像磁针指北一样,立刻想到大海”。句中“像磁针指北”表明了什么?(2分)
我的解答:
8、“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几次,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2分)
我的理解:
9、在少年气馁之时,海鸥的出现,对他有哪些帮助?(3分)
我的理解:
10、请你写一段话,设想一下当这个“少年”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大海”时,他会怎样?(3分)
我的设想:
〈二〉送报的少年(13分)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晨8点多种的时候,便有了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不论晴空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闪着一对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是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⑥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⑦我说:“你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⑧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骑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一摔:“换份干的吧,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11我随口问:“那你呢?”
12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13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是送迟了,您多泡涵!”
14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5望着少年的背影,我仿佛悟出了什么。
11、第⑨段“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这一句是照应文中“
”一句的。(2分)
第⑩段“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这句是照应上文的“
”一句的。(2分)
12、文中“我”的儿子是一个出身于条件还算宽裕的家庭的少年,文中交代生活条件也还宽裕这一背景的语句是:(2分)
(1)
(2)
13、第③段末尾“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看似闲笔,其实有作用。其作用是:(3分)
14、文章末尾“望着少年的背影,我仿佛悟出了什么”一句中“我”悟出了什么呢?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猜测,说出“我”可以悟出的内容。(4分)
①
②
三、文言文阅读
〈一〉《童趣》(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宠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5、《童趣》,作者
,选自
。(1分)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项为之强
方出神 鞭数十
17、下面句子中不含成语的一项是( )(2分)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忽有宠然大物拔出倒树而来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19、作者小时候把什么当作云和鹤?从中可见作者小时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二〉师①老马与蚁(8分)
《韩非子》
管仲、隰朋②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③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④。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⑤。”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⑦乎?
[注释]
①师:以……为师。
②管仲、隰(读xí)朋:齐桓公的两个大臣。
③放:放开,解脱羁绊让它自己随便走。
④得道:找到道路。
⑤蚁壤寸而有水:蚁穴口高一寸下边就是水。
⑥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⑦过:错误。
2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 从桓公伐孤竹(
)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
)
③蚁冬居山之阳(
)
④遂得水(
)
21、翻译下句句子。(2分)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2、这则历史故事,作者阐明的主张。(2分)
是:
四、写作(50分)
23、《牵手》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这几句歌词常使人联想起许多关于人间挚情的故事,请你写出一篇文章,记录下在你身边曾发生过的这样的故事。
要求:(1)要说真话,抒真情,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
(2)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校名。
语文阶段测试答卷纸
一、积累与应用(25分)
1、(1)(2分)
(2)(2分)①
;②
;
(3)(3分)
2、(10分)(1)
。(2)
。
(3) 。(4)
。
3、(2分)(1)
(2)
4、(3分)
5、(3分)
。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2分)
6、(2分)大海:
大山:
7、(2分)
。
8、(2分) 。
9、(3分)
。
10、(3分)
。
(二)(13分)
11、(4分)
。
。
12、(2分)(1)
(2)
13、(3分)
。
14、(4分)
。
三、文言文阅读
(一)(12分)
15、(1分)
,
。
16、(3分)强:
方:
鞭:
17、(2分)
18、(2分)
。
19、(4分)
。
(二)(8分)
20、(4分)①伐:
②之:
③阳:
④遂:
21、(2分)
22、(2分)
四、作文(50分)
七年级上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啜 辜 擎 即
(2)①嶙峋:形容人瘦削 ②小憩:休息一会儿。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厄运:不幸的命运住笑
(3)略
2、(1)青山郭外斜 (2)禅房花木深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3、(1)略 希望是风鼓起远航的帆
(2)略 希望是雨,浸润干涸的春
4、桂花落 月出 时鸣
5、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
6、理想信念
重重艰难险阻
7、表明“大海”是少年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有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8、这句话是本文的主旋律,是文中少年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反复出现对行文还有引导作用。
9、海欧引路,指引方向;羽毛在心中化作翅膀,产生巨大的动力;为少年增加了信心,坚定了信念。
10、略
(二)
11、不论晴空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12、卧室里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啜饮牛奶
13、写出送报少年对生活的积极和乐观态度
14、①自己作为家长是不称职的,不能只顾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良好的思想和道德修养。②考上大学不是青年人的最终目标,也不是人生的终点。
三、文言文阅读
(一)
15、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6、通“僵”,僵硬
正 用鞭子打
17、C
18、夏天的蚊声如雷,内心想象成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19、(1)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2)“我”关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
20、(1)攻打 (2)代老马 (3)山的南面
(4)于是
21、现在的人不知道拿自己愚钝的心去效法圣人的智慧
22、要虚心向圣贤学习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