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自主学习】
1。注音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刨刮( ) 粗糙( )
2。 解释下列词语
海枯石烂:
楔形文字:
【整体感知】
给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5)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段:(6—30)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段:(31—32)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合作探究】
1。 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2。 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