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试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2。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宋末元初,黄道婆借鉴我国传统的丝织技术并汲取黎族人织“崖州被”的经验,织成的被、褥、带、毛巾等上面有折枝、团风、棋局、字样等花纹,栩栩如生,一时“乌泥泾被”蜚声全国。有元诗写道:“崖州布被五色缫,组雾紃云粲花草。片帆鲸海得风口,千轴乌泾夺天造。”这体现了当时
A. 棉纺织业的发展
B. 陶瓷业兴起
C. 丝织业的繁荣
D. 冶炼业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织成的被、褥、带、毛巾等上面有折枝、团风、棋局、字样等花纹,栩栩如生,一时‘乌泥泾被’蜚声全国”,结合所学元代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她的家乡松江地区成为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可得出宋末元初棉纺织技术高超,棉纺织业得到较大发展,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陶瓷业、冶炼业,故排除B、D两项;材料中黄道婆是借鉴丝织技术,应用于棉纺织业,故排除C项
2.下面邮票中的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形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奴隶集体农耕
B. 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C. 秦汉时期的耕耙耱技术
D. 隋唐时期筒车用于灌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集体农耕,排除A项; 耕耙耱技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形成,C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材料无法找出筒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