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条形码贴在对应位置。
3.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总分60分)
1.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争霸战争频繁
C. 人口的大量迁移
D. 大量开垦土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故答案为A项。争霸战争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人口大量迁移与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D项是铁犁牛耕推广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 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B. 官营纺织业的规模比较大
C.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D. 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绫锦坊”“内作使”“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可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