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答案】C
【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A. 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 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 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 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A表述错误,排除A;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B;通过材料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唐朝犁耕形式的推广情况,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