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王雪纯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计70分) 1.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 刀耕火种土地利用率低 B.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出现 C.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 【答案】C 【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表明,战国时期的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因此C项正确;刀耕火种属于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这与题干中“战国时期”不符,因此A项错误;男耕女织、重农抑商政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因此BD项错误。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D是唐朝出现。
3.《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现象可知为男耕女织的分工模式,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既有家庭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也有个体农耕模式,故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材料无法证明妇女的地位提高,排除。D项,题干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