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 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B. 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
C. 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D. 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可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但也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C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册命仪式,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B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的册命仪式,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与材料无关。
【点睛】分封制下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 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
B. 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C. 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
D. 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唐律疏议》规定,每年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可知,唐朝法律不允许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并对各种情形给以不同的规定,政府倡导诚信,C正确;材料中只是唐律规定,没有体现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A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唐朝法律不允许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B错误;材料中只说“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没有涉及制造的问题,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