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 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C. 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文王和武王在施政时注重“德”,孔子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以达到“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可见两者都重视和谐的社会关系,选项D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选项A排除;周文王、周武王所提的“德”非个人道德修养,选项B排除;仁政思想是孟子所提,选项C排除。
2.汉武帝令御史大夫调查文帝陵园被盗一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想依照律法追查丞相庄青翟明知故纵之罪,丞相对此非常忧虑,据此可知张汤
A. 佐助丞相,协理朝政
B. 奉诏督办,并无实权
C. 职在监察,典正法度
D. 以卑临尊,架空相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御史大夫照律追查丞相罪责导致丞相忧虑,可见御史大夫掌管检察,典正法度,选项C正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而非协理朝政,选项A排除;御史大夫掌握监察实权,选项B排除;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丞相负责行政,两者不存在架空之说,选项D排除。
3.宋朝嘉褡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
A. 政府废除茶叶官卖
B. 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
C. 商品经营环境宽松
D. 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