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湖南省2019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4月)文科综合历史
</p>
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
A.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B.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C.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D.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故选C;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D。
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C.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可知,题干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3.朱熹弟子陈宓曾任安溪知县,他在《安溪劝农诗·劝贫富相资》一诗中说:“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材料体现了
A. 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B. 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
C. 士大夫反对民间的借贷行为
D. 官府强行干预民间财务纠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劝贫富相资”“富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