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重点) 2、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难点) 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重点)
第三课 乡愁 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了解作者。 2。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学习过程 1。那人——初识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后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
重点:理解本诗内容,学习诗歌美的形式,美的意象,凝练含蓄的语言。
一、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
课题乡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从远古时“狐死必首丘”的传说到上世纪末唱红的《常回家看看》,无不展示华夏民族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愁。 几千年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