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数学教案 > 八年级 > 正文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一、    引言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具体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提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理性思考、大胆猜测,合理推断,从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此案例就构造三角形全等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体现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保距变换,许多图形中线段之间,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通过三角形全等来判断、得出,三角形全等还是基本尺规作图的根本依据。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对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处理涉及推理,因此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例子

假设情景:

   某次组织学生参加生日聚会,需要裁剪小旗帜,如何让小旗帜和第一个剪裁的大小完全相同呢?

由学生尝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怎样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可能会提出:测出参照三条边的长度,或量出三个角的度数,或测量一条边、一个角的方案等。对于这些方案教师不急于评价,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案的共同特点:都是先通过已知三角形的边、角的条件画出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不同点是所需条件的个数不同。学生的思维在此产生碰撞:谁的想法可行呢?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到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方向,引出课题。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利用“几何画板”作图探究,举出反例来说明已知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画出尽可能类型的反例,并引导学生将举出的反例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为下一步已知三个条件画出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打下基础。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与同学交流,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给予适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下一篇: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