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生物教案 > 高一 > 正文

:《减数分裂》问题链教学法教学设计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减数分裂》问题链教学法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来源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物质组成、细胞的结构以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因此本节内容承接有丝分裂,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为学生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 设计思路
1.1 指导思想
布鲁纳认为“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主讲课堂40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亲自参与活动并经历实践和创新过程。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因此,老师应给与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

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2) 理解

《减数分裂》问题链教学法教学设计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