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从整套教材的编排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仪器。会检验,验满,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气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准备
试管(3只),锥形瓶,长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幸落水后的心肺复苏,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动画图像。并引导学生回答,氧气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感受氧气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播放。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切身的感受到氧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1.从空气中分离。
2.电解水。<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