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发展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从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受到当地戏曲演出的影响,与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式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
第三阶段:是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放后的十几年黄梅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如严凤英、王少舫等人在舞台上、电视屏幕上展现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博得观众的喜爱。
黄梅戏服饰与妆容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与京剧戏服相比,少了浓墨重彩,多了清雅秀丽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