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童话。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用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关注水的变化、水的不同形态以及水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兴趣。全文注音并配有两幅插图,语言富有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学习积累与运用词句,并对水形成初步的认识。
1.识写生字。
本篇课文生字较多,要求会认读的有14个,要求会认会写的有10个。其中,“极”和“傍”既要求会认读,也要求会写。
认读生字“滴”和“溪”,宜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通过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的字都是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由此,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带“氵”的字,进行归类认读,例如“淹、没、海、洋”等。同时拓展带有“雨”字头的字,“雨”字头的字也和水有关,例如“雪、雹、雾、霜”等。
认读生字“极”和“越”,宜借助比较的方式认读。“极小”与“极小极小”有什么共同点?并通过“小、极小、极小极小”的大小排列识记“极”字。“越升越高”与“越来越低”有什么共同点?并以“越……越……”说话来识记“越”字。
认读“晒、傍、坏、管、屋”时,宜用组词法认读。借助拼音认读,再组词,最后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识记字形。例如“晒”,日+西(会意),意思是一直照到太阳西下,组词“晾晒、晒干、晒太阳”等。
认读“毁、奔、猜”这类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时,宜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具体表达中识字。例如“奔”,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谁,在什么时候,奔向谁,做什么。
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10个生字中,“极、傍、海、洋、作、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关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片”是独体字,应写好关键笔画“竖撇”。
2.朗读课文。
本文的朗读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重音把握。学生通过辨析的方式,发现句子中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并通过模仿读等方式学习把握重音的朗读。第二,短句连缀时朗读语气和语调的把握。例如,第3自然段中“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句话中由4个短句连缀而成,在朗读时要注意到语调由慢到快,音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