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许多地方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奋斗。我的老家在人们俗称的金周至银户县的周至县东尚村公社临川寺大队。那里由于土地平整肥沃、水源充足,粮食收成还不错,所以不算是贫穷地方。可是人们的衣服布料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手工织的粗布,床单就更不用说了。
可能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儿时的我整天羡慕洋布制品,所以对粗布在心理上总有一种排斥。其实当时我们所说的洋布,并不全是指进口的布料,国内工厂机器织的布料也算。工厂机器织的布料线比较细、布面薄而平整,颜色花形也比较多,但大多数还是棉织品。那时候,人们都向往穿涤卡或的确良布料的衣服。
那种布料的衣服不但结实而且穿起来平整不起皱纹,棱角分明美观好看。我长到上高中了才享受到用那种布料作的衣服,但也仅仅是外套而已,内衣仍然是母亲手工织的粗布。当时就有人讲,外国人喜欢穿棉布的衣服,说是棉布里没有化学成分,与皮肤接触不痒还比较舒适、吸汗。我当时还不信,心想既然这样为啥那么多人都想穿涤卡、的确良衣服呢?
1990年我从部队探亲回家,母亲刚好织了好多花格子粗布,是专门做床单用的。她说她自己留两条,其余的给我们姐妹兄弟五人,每人能作四条双人大床单。我当即表示一条都不要。母亲很诧异:别人都嫌少,你却不要?是不是嫌给你分得少?我说不是的,外面卖的床单花型多也很柔,比粗布好看。粗布床单全是格子,布厚铺床很硬,看着也很土,我不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