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造就了流动性过剩。这个过程如下:美国通过经常账户赤字向全球注入流动性,日本通过日元套利交易向全球注入流动性,而东亚国家通过经常账户盈余和外汇储备累积吸收了全球流动性(张明,2007)。因此,economist(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认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需要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即美国增加其储蓄,同时外汇盈余国家包括石油出口国和亚洲国家扩大消费。全球经济失衡致使美元十分脆弱,但石油出口国本身就不会受到影响了吗?大多数石油出口国的货币都实行与美元挂钩的政策,或是抵制通过严重干预使本国货币升值,正如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所做的那样。美国和其他国家是否应像对待亚洲国家一样,要求石油出口国重估它们的货币?事实上,石油出口国重估它们的货币对解决美国的赤字作用很小(人民币升值也是一样)。石油出口国要在减少全球经济失衡中起到积极作用,正确的方向是增大进口,同时升值本国货币、增加政府开支并且放松对经济的管制。
二、流动性过剩在石油市场的表现
1. 国际油价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2001——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见图1)。全球gdp增长率从2001年的2.6%逐步攀升,2002、2003 、2004 年分别达到3.1%、4.1%和5.3%,2005 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4.8%的高位,2006年则达到5.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4.9%
,比2006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稳定增长。2001年以来,由于各国纷纷出台宽松经济政策刺激本国经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原油需求的增加以及美伊战争的爆发使得国际油价进入上升轨道。在美元指数大幅度下滑(贬值)的背景下,国际油价连续突破30、40、50、60美元/桶的年均价格关口,并在 2006年7月份逼近80美元/桶。在经历了一年的高位震荡之后,目前国际油价维持在70美元/桶左右。从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盘中价格看,最高和最低价格竟然相差7倍多。imf(2007)认为,尽管2007年国际金融形势出现波动,世界经济在2007年和2008年实现持续强劲增长的大局似乎已定。美国经济放慢的程度虽然高于预期,但波及影响一直有限。世界其他地区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油价有望继续维持高位震荡格局,不排除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继续走高的可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