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经典语句 > 好词好句 > 正文

:表示寒冬腊月的成语,关于寒冬腊月的词语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6-11-30
:

  寒冬腊月是什么意思

  寒冬腊月。从1月15日开始,就进入汉族民间常说的腊月了。所谓腊月,即是农历十二月。在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尤其是到了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汉族传统节日腊八节,人们在这一天往往要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关于寒冬腊月的成语

  冰天雪窖 形容极为寒冷。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岁暮天寒,且归休息,以俟再举可也。”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天凝地闭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雪窑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支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关于寒冬腊月的词语

  鹅毛大雪 北风呼呼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玉树银花

  天寒地冻 寒风刺骨 风雪交加 雪花飞舞 千里冰封

  腊梅怒放 松柏傲寒 寒冬腊月 寒气袭人 北风呼啸

  雨雪交加 冰封雪盖 天寒雪盖 寒气逼人 寒气袭人

  千里冰封 天寒地冻 寒花晚节 天凌地闭 岁寒三友

  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雪上加霜 冬日夏云 雪中送炭 十月冬腊 漫天飞雪

  一寒如此 东寒抱冰 天寒地冻 日长一线 瑞雪纷飞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号雪舞 风雪交加 寒气逼人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门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花晚节 寒木春华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松柏后凋 偷寒送暖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冬温夏凊 冬扇夏炉 冬日夏云 冬日可爱 冬裘夏葛

  冬烘先生 冬烘头脑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残冬腊月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鹅毛大雪 冰封大地 寒风凛冽

  寒风刺骨 银装素裹 万木凋零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