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据史料记载,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该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轻便”“短曲辕犁”表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故B正确;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农具发展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明朝王临亨曾记载一种工具:“水车,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不用人力。”这种工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风力水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不用人力”可知,该工具是筒车,故C项正确;A项是播种工具,排除;B项是利用人力,排除;D项不符合“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考查筒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不用人力”,结合所学筒车的知识分析理解。
3.如图这件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超高工艺的国宝级文物曾被称为司母戊鼎,2011年3月底,在最新展出时被专家命名为“后母戊鼎”,导致这一名称变化的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应当是 A. 原先的命名者不够权威
B. 文物解读必须要有考古实证
C. 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形成了新认识
D. 原有的命名没有依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传统司母戊鼎命名的修改体现了考古学家对于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