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赤壁赋
苏 轼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把握文章情感脉络;(2)鉴赏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激趣导入
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这篇文章,去感受苏轼的智慧与豁达。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时(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这里指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之间。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脱离人世)独立,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而登仙。
请概括段意:描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击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请概括段意:写作者饮酒放歌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苏子愀然(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