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尝试创作
【教材分析】
任务三是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在完成“任务一”的“自主欣赏”和“任务二”的“自
由朗通”之后,促使学生把自己对所学诗歌情感与内的体会、结构与形式的感知融会贯
通,在实践中最终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比较陌生,因此,教材中的“备选题目”设计从学生
的生活人手,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诗歌创作注重情感的捕捉与抒发。“备选题目一”引导学生表达想对父母说的话,“备
选题目二”则是写出对朋友的生日祝福,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带着真情实感
投人创作当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恰恰就是诗
歌创作的源泉。老师应当引导他们发现并进一步体悟这些情感,使之获得深化和升华,真
正成为创作的源头活水
诗歌创作要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备选题目三”要求学生对本单元所选的《乡愁》
《我爱这土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四首诗歌进行仿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学习
优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老师可引导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展开个性化
的联想和想象,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与恰当的意象,注重语言的简洁流畅与节奏韵律的和
谐悦耳。
【教学目标】
1. 借助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学综合素养。
2. 体会诗歌以精炼的语言抒发的深厚情感,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3.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会营造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习写诗歌。
二、关于诗歌
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用文字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1.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上:丰富的意象,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形式上:要分行分节,可以依句分行分节,也可以依内容分行分节。大多还要讲求押韵,语言精练。
3.诗歌的美表现在: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构思美,结构美,音乐美,凝练美。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