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书纪年》是春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追溯西周、商、夏乃至远古,然后按时代顺序排纂的编年体通史,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据此可知,当时晋、魏
A. 统治者削弱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 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
C.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
D. 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核心价值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春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史官排斥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说明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故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不是主流地位,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确立主流地位,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当时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故C排除;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尚未传入中国,道教尚未产生,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下表是汉代各地“铁官”所制铁器物证及铭文标志表。汉初到武帝时的变化反映出
A. 冶铁业经营权力完成转变
B. 冶铁业利润丰厚争夺激烈
C. 官营是冶铁业主要形式
D. 汉武帝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齐铁官”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齐国有自己的铁官,材料“河南郡、南阳郡、河东郡”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