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封禅仪式,实现“鬼神通”,说明王权与上天存在密切联系,从而证明王权的合法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与以农立国没有关系,排除B项;封禅仪式只是为了证明王权与上天的关系,并非宣扬天人合一,排除C项;封禅仪式在道家学说形成之前即已出现,说明这一做法与道家学说无关,排除D项。
【点睛】封禅中的封为“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