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 |
顾颉(jié )刚 |
原名 |
诵坤 |
字号 |
铭坚 |
评价 |
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
||||
代表作 |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
二、字词积累
1、重点字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重点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