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以下题,每题分,共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A. “漫天星斗”
B. “多元一体”
C. “本土多元”
D. “兼容并蓄”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多地区,体现了“本土多元”特征,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漫天星斗”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多元一体”的信息,故B排除;“兼容并蓄”表现为兼收吸取其它文明,材料并未体现,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本土多元”特征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商朝甲骨文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其出土地域来看,主要集中于
A. 长江中游
B. 黄河中游
C. 黄河下游
D. 长江下游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处于黄河中游,故B正确;河南安阳殷墟并不处于长江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故排除A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商朝甲骨文出土地点的知识点,学生据此即可判断出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