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铁路沿线种植的农作物配置合理的是: ① 陇海线—冬小麦 ② 浙赣线—茶叶 ③ 枝柳线—水稻 ④ 湘黔线—油菜 ⑤ 京包线—棉花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⑤① D. ③④⑤②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1~3题。 1、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从元月1日到2月1日,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继续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但是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但是向北移动 2.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以下各题各有一个正确选择,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糖料作物的“南蔗北菜”的分布,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光热和降水 B.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历史上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改变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具体表现为( ) A.人口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 B.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 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解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一般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使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出现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即“过渡型”。 【
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陈智业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南方产水稻,北方产小麦;南方产甘蔗,北方产甜菜。这种现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特点 B.季节性特点 C. 周期性特点 D. 整体性特点 2.下列农业投入中,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是 A.热量、光照 B.劳动力 C.农业机械 D.化肥、农药
一、选择题(45分) 1.下列可称为天体的是 ( ) A.太阳 B.地面上奔驰的汽车 C.落到地面上的陨石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2.光年是用来计量天体的 ( ) A.距离的单位 B.时间的单位 C.速度的单位 D.高度的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2.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北半球正值冬季 C.南极附近地区出现极夜 D.太阳直射赤道 2.在下列各种天体系统中,最小和最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太阳系、地月系 B.地月系、总星系 C.星系 D.河外星系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