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一地理 内容列表

有关“高一地理”的内容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城市化》

    课题:第三节 城市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特征。 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发展变化。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课题: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懂得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题: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题: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人口数量的变化》

    课题: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2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题: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试题(含答案)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1-2题。 1. 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 A. 人口合理容量 B. 环境人口容量 C. 最适宜人口数量 D. 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